●霸凌:指個人或集體持續以言語、文字、圖畫、符號、肢體動作、電子通訊、網際網路或其他方式,直接或間接對他人故意為貶抑、排擠、欺負、騷擾或戲弄等行為,使他人處於具有敵意或不友善環境,產生精神上、生理上或財產上之損害,或影響正常學習活動之進行。
●校園霸凌:指相同或不同學校校長及教師、職員、工友、學生對學生,於校園內、外發生之霸凌行為。
●生對生霸凌:指相同或不同學校學生之間,於校園內、外發生之霸凌行為。
●師對生霸凌:指教師、職員或工友(以下併稱教職員工)對相同或不同學校學生,於校園內、外發生之霸凌行為。
●為使霸凌定義更易於理解,分列霸凌要件如下:
(一)持續:行為一再持續發生。
(二)侵害態樣:以言語、文字、圖畫、符號、肢體動作、電子通訊、網際網路或其他方式,直接或間接對他人為貶抑、排擠、欺負、騷擾或戲弄等行為。
(三)故意行為:個人或集體故意之行為。
(四)損害結果:使他人產生畏懼、身心痛苦、財產損害,或影響正常學習活動之進行。
樣態 |
影響 |
關係霸凌
排擠弱勢同儕、散播謠言中傷
|
最常見、易忽視 |
言語霸凌
譏笑、謾罵、取綽號、威脅恐嚇
|
心理創傷大 |
肢體霸凌
毆打、搶財物、剃頭、吐痰、下跪
|
最令受害者恐懼 |
性霸凌
嘲笑性徵、性別或性取向歧視、性騷擾、性侵害
|
身心受創最大 |
反擊霸凌
受害者欺負更弱勢者
|
受害與加害於一線之間 |
網路霸凌
藉網路散播威脅或謠言
|
速度快、管道多、影響層面廣、持續性深遠 |